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六章 病之形能 >> 素问·咳论 >> “肝咳”案一

素问·咳论

“肝咳”案一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36:15
核心提示:.

  《素问·咳论》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肝病及肺而发咳嗽,因肝经而布胁肋,故咳而胁痛。

  [临证应用]

  举验  胡某,女,60岁,1985年7月8日诊。咳嗽20余日,服止咳糖浆、甘草片等药无效。咳而少痰,两胁胀痛,口干苦心烦,嗳气多,胃脘不舒,二便尚调,脉弦滑,舌苔微黄。

  证为肝热咳嗽,治以舒肝清热,宣肺止咳,以黛蛤散加味。

  黛蛤散12克(布包)    炒栀子l0克

  条子黄芩10克       木瓜10克    龙胞草l0克

  浙贝母10克          杏仁10克    天花粉12克

  赤芍药12克          青皮8克      生甘草l0克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病愈。

  [发 挥]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其机理在于“肺朝百脉”,各脏腑之病皆可通过经脉影响到肺,使肺失宣降而为咳,故病之末在肺,而病本则在相关脏腑。诸脏腑之咳的症状特点,《咳论》均有明确论述。

本例咳而两胁胀痛,正是肝咳的典型症状,其有胃脘不舒,嗳气多,则是木旺克土的表现。苔黄为有热,热久伤津,故口干苦。黛蛤散为治肝咳的有效方剂;又青黛、木瓜两药配伍亦善治肝咳之病,此为笔者初学中医时老师所授,数十年来,用之多有良效。其道理则在于二药均入肝经,因木瓜酸温、青黛咸寒,配合使用则无寒温过偏之弊。方中芍药清热柔肝、花粉生津止渴,贝母配青皮疏肝和胃,杏仁伍贝母止咳,至于栀子、黄芩、胆草重在清泻肝经郁热。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